
新年伊始,上市公司IPO或定增募投項目的落實情況陸續浮出水面,Wind數據顯示,截至1月13日,今年已有34家上市公司變更募投項目。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A股上市公司募投項目“大變臉”,剛收到錢就換項目。貴州輪胎近日發布公告稱,終止部分募投項目,變更募集資金用途。
募投項目密集變更為哪般?業內人士指出,募投項目一般被視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點”,隨意變更或終止,也反映出公司戰略規劃不清晰、經營不確定,甚至涉嫌為了融資而“圈錢”。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上司公司調整募投方向,如果是出于自身發展考慮,那么既可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也維護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過,一旦上司公司違規變更募資投向,那就違背了證券市場原則,會對投資者造成損害,并且嚴重擾亂證券市場秩序。
開年募投項目密集變更
開年已有34家上市公司變更募投項目,具體來看,其中有16家公司實施了進度變更,包括中辰股份、東瑞股份、通達股份、森特股份、天永智能、威唐工業、凱龍高科等均項目延期;6家公司募資金額變更;4家公司實施地點、主體變更;還有8家公司則對募資投向變更,包括易德龍、三雄極光、健帆生物、天準科技、晶科科技、通富微電等因募集資金節余而變更。

付建指出,上市公司變更募投項目的原因,一般情況下可能是公司本身的經營戰略發生轉移,投資決策的變更,以及受到相關產業政策、市場變化等客觀因素影響。此外,也可能是上市公司本身治理結構不完善,導致了募資投向密集變更的情況發生。
輪胎巨頭剛收到錢就換募投項目
貴州輪胎1月11日發布公告稱,公司計劃終止“年產300萬套高性能全鋼子午線輪胎智能制造項目”(原募投項目),并將該部分募集資金投入“年產38萬條全鋼工程子午線輪胎智能制造項目”(新募投項目)。此次變更的募集資金投資金額為16億元,占募集資金總額的88.89%。
這意味著,此前年產300萬條全鋼輪胎項目終止。據悉,原募投項目計劃投入募集資金16億元,項目完成后,盈利預期令人振奮,預計每年可實現收入近27.68億元,年平均稅后利潤為2.53億元。
不過,截至2022年12月31日,原募投項目尚未開展建設,近16億元的募集資金到位后,也就一分未投入。值得一提的是,去年貴州輪胎通過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近18億元。
對于募投項目“大變臉”,貴州輪胎表示,原募投項目全部聚焦于高性能全鋼載重子午線輪胎,主要應用于卡客車。受疫情影響,卡客車市場行業景氣度大幅度下降。根據目前市場需求,為了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和募集資金使用效率,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規劃和效益,公司計劃終止原募投項目。
變更募集資金用途應合理合規
此外,還有A股上市公司募投項目調整“驚動”交易所。1月9日,中孚信息因募投項目投資調整,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被追問是否存在通過募集資金賬戶置換研發人員薪酬,而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的情形。
關注函要求,說明募投項目的具體情況,包括項目進展、資金投入情況、實施地點;未來是否會對公司生產經營產生不利影響;并核實說明募集資金置換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規定。
實際上,募投資金的管理與使用一直是監管重點,有著更高的合規要求。監管部門曾多次表態,上市公司應加強對募集資金的管理,切實保護投資者的利益,募集資金應當用于主營業務,不得擅自或變相改變募集資金用途。
付建表示,隨著證券市場的快速發展,監管對上市公司募投資金管理的監督正日益趨嚴。參與上市公司IPO或增發的投資者,如果遇到“項目流產”,以及募資投向變更的情況,應當冷靜分析,關注募投項目變更背后的信息。若投資者遇到項目違規變更,也應拿起法律武器,積極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上市公司也應嚴格規范自身行為,加強相關信息披露。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創始人況玉清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上市公司提升募投項目質量才是硬道理,項目靠譜可行的情況下,要給定價留出靈活空間,否則等到市場環境變化之際,原有方案可能無法實施。投資者也應該謹慎對待,要注重募投項目的內在造血能力。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