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碳市場作為重要脫碳杠桿的作用日益凸顯。今年2月,殼牌(Shell)聯合路透社成功舉辦主題為《把握碳市場新質量標準》的網絡研討會,匯聚國際排放交易協會(IETA)、Calyx Global等機構專家,深入探討如何構建高誠信自愿碳市場,為破解企業脫碳痛點提供前沿洞見,助力企業實現凈零目標。

研討會披露數據顯示,碳信用注銷量一直持平在約1.8億噸左右,凸顯信任危機對行業發展的制約。“碳信用如同無形商品,買方必須確信其真實價值。”殼牌碳交易總經理Nick Osborne指出,“當前市場正經歷必要的健康調整期,質量評估體系的完善將重振行業信心。”

殼牌構建三重質量防線 破解企業采購痛點
面對企業“如何甄別優質碳信用”的核心關切,殼牌提出系統性解決方案:
1、方法論筑基:嚴格采納Verra、黃金標準等國際認證體系,確保項目設計合規性
2、技術賦能:運用無人機等數字化工具實現項目全周期監測
3、生態協同:聯合ICVCM(自愿碳市場誠信委員會)推行核心碳原則(CCPs),攜手Calyx Global等評級機構提供風險圖譜

低碳解決方案全景圖 賦能全產業鏈脫碳
本次研討會同步解讀了殼牌低碳解決方案的戰略框架:

即刻行動
企業可關注“殼牌船舶”微信公眾號,回復關鍵詞【碳質量】獲取研討會完整視頻,了解全球領先的碳信用采購框架與質量保障體系。
“民間社會和媒體在鼓勵公司邁出步伐時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許在事情并不完全完美時,給予他們一些寬容。因此,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在市場中看到這些改善的元素,并且媒體和民間社會支持那些真正努力做出積極改變的公司,我們就可以看到這個我們都同意的、能夠為氣候變化作出貢獻的杠桿真正被最大化發揮。”Donna在研討會尾聲強調。隨著2025年各國更新氣候承諾(NDCs),高質量碳市場將成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的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