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發布實施收官之年。四年時間,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情況如何?
近日,《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白皮書(2022年)》(簡稱《白皮書》)正式發布。《白皮書》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聯盟政策研究工作組牽頭,聯合移動、華為、當虹科技等20余家企業共同撰寫,系統梳理和總結了《行動計劃》發布實施四年以來產業發展情況。
《白皮書》指出,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快速普及、產業規模迅速增長,2022年產業規模預計超3萬億元。同時,在關鍵技術突破、標準體系完善、內容建設能力、行業應用等方面累結碩果。

2019年3月1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三部委聯合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吹響了中國超高清視頻產業高速發展的號角。
自《行動計劃》發布實施后,廣東、北京、安徽、湖南、四川等14 個省市相繼發布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部省協同聯動推動超高清視頻產業高質量發展,各地方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
按照“4K先行、兼顧8K”的總體技術路線,“政產學研用”各界舉力推進超高清視頻產業化進程。截至2021年底,全國已批復4K頻道8個、 8K頻道2個。全國 IPTV 用戶總數達 3.49 億戶、 OTT 網絡電視用戶3.27 億戶。
此外,由工信部等六部委共同發起的“百城千屏超高清視頻落地推廣活動”,是超高清視頻產業鏈企業的一次集體亮相,標志著從視頻采集、制作存儲到信號傳輸、落地分發的8K技術鏈已完全打通。
關鍵核心技術創新突破 自研標準體系日益完善
在內容采集、制作、傳輸、顯示、應用等產業鏈各個環節,產品的研發應用已取得關鍵性創新突破。其中,8K編解碼芯片、8K攝像機、5G+8K轉播車取得重要進展。
從《白皮書》來看,超分、先進計算等新興技術的蓬勃演進將為超高清視頻產業創造更多可能性。在虛擬現實等技術的發展下,二維視頻逐漸向三維、沉浸式、多維視頻發展。視頻生產由線下生產逐步向云端遷移,視頻云前景廣闊。
技術突破的同時,HDR、三維聲、編解碼、數字版權管理等標準體系建設逐步完善,自主知識產權標準為我國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提供支撐服務保障。
HDR Vivid(高動態范圍)、Audio Vivid(三維菁彩聲)、AVS3(第三代音視頻編解碼技術標準)等標準發布后,包括當虹科技在內,咪咕、華為等各大企業相繼加入生態圈。
近日備受關注的卡塔爾世界杯,就是我國超高清音視頻標準商用落地的又一次生動實踐。
內容供給能力顯著提升 超高清視頻走進千家萬戶
超高清頻道的陸續開通,大幅提升了內容建設能力。據《白皮書》顯示,截至2021年底,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超高清電視節目生產量超過5000小時,北京電視臺超過1000小時,廣東省可提供4K節目量達20426小時。其中,CCTV-16 奧林匹克頻道、CCTV-8K超高清頻道由當虹科技參與建設。
據了解,重大賽事、活動直播、轉播已成為超高清內容的重要來源。各大跨年晚會、中秋晚會、2022年北京冬奧會、卡塔爾世界杯等大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基本實現超高清制作及播出。此外,老舊電影內容修復以及頭部中、短視頻平臺上線超高清視頻畫質,不斷豐富超高清影視內容。在內容供給上,當虹科技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咪咕等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度合作,助力打造沉浸式的視聽體驗。
行業應用全面開花 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
超高清視頻與 5G、人工智能、超高清視頻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白皮書》指出,行業應用從文化娛樂向民生、安全等多領域逐步擴展。
例如,“5G+8K”滿足廣電低時延、大碼率傳播需求,構建互聯互通的廣電網絡;“超高清+AI”賦能未來社區智慧停車、油田井場視頻回傳等數字化建設項目;通過超高清技術打造更全能、更沉浸、更智慧的智能座艙。
今年8月,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廣電總局科技司,聯合發布《超高清視頻典型應用案例名單》。覆蓋廣播電視、文教娛樂、安防監控、醫療健康、智能交通以及工業制造等6大重點領域,104個典型案例,深度展現超高清視頻產業由點及面、遍地開花的局面正在加速形成。(C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