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底,基金圈最多的話題就是大家在討論今年基金虧了多少,相互比慘,有的甚至是滿倉被套。基民虧錢,基金行業的日子自然就不好過。基金行業掀起了股權轉讓,市場信心不足導致新發基金銳減,基金代銷機構無奈“退圈”等種種現象,基金行業最近有點頹。
市場低迷新發基金銳減 本月以來新發基金僅有1只
2022年,權益市場相對低迷,數據顯示,截至12月6日,權益基金今年以來平均收益率為-15.51%。其中,持股倉位在80%以上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失血”嚴重,今年以來平均業績為-18.89%,偏股混合型基金今年平均跌幅也達到19.63%。債券基金方面,2022 年前十個月,債券市場平穩向上。在權益類產品遇冷的情況下,基金公司加大了債類產品的發行。不過,11 月以來,由于利率急速上行,導致債券市場出現大幅回撤,債券型基金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凈贖回。
12月7日,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了10月份公募基金市場數據,顯示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合計26.55萬億元,對比9月統計的26.59萬億有所下降。就存量基金數量來看,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及QDII基金總計從10263只增至10270只,僅增加7只,數量較少。
Wind統計顯示,截至12月8日,本月新發基金當中僅有1只成立,新發基金成立數量也在下降。今年以來,單月基金發行階段統計當中,以認購起始日計算,月度新成立的基金數量最高達到137只,發生在今年1月份,此后在8月出現過單月131只的數據統計,隨后便低至單月80只左右,到本月目前已低至個位數。
另外,因債券市場大幅調整,近期債券基金出現普遍下跌。新發基金中債券型基金發行阻力仍然較大。有分析人士指出,債券市場明顯調整主要受資金面收緊以及防疫、地產政策影響,同時銀行理財與債基贖回或起到推波助瀾作用,至少從資金面的緩和趨勢向好來看,債券價格有望止跌,但就投資者對新發基金的認購情緒來看,或仍顯示信心不足。
基金公司不香了嗎?多家基金公司掛牌轉讓
近日,多家公募基金的股權在公開掛牌市場上尋求轉讓,包括民生加銀基金、長安基金、紅塔紅土基金等。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基金公司完成股權變更,包括中信建投、華安、萬家、華寶、泰達宏利等多家基金公司。
北京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三峽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擬轉讓民生加銀基金6.67%股權,轉讓底價為1.49億元。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為12月5日,信息披露結束日期為12月30日。另一家在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的是:兵器裝備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擬轉讓手中的長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67%的股權。此次轉讓底價為3700萬元,信息披露起始日期為11月29日,12月26日截止。近期還有紅塔紅土基金的部分股權也被掛牌轉讓。深圳聯合產權交易所信息顯示,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持有的紅塔紅土基金10.4839%股權在該所公開轉讓,轉讓底價約為1.28億元,掛牌起始日期為12月2日,掛牌截止日期為12月29日。
12月9日,中油資本發布《關于購買銀河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中稱,為豐富公司業務類型,增強金融服務能力,中國石油集團資本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油資本擬與公司控股股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3.23億元購買中石油集團持有的銀河基金12.50%的股權。
為何各方紛紛轉讓基金公司股權?對此,業內人士分析,一方面是今年以來公募基金的表現有點差強人意,另外,隨著對基金行業監管的加強,一部分市場主體為遵守監管相關規定選擇主動退出非主營業務。
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退圈”
據不完全統計,年內已有7家第三方銷售機構注銷基金銷售業務牌照。今年2月,泰誠財富也因違規被大連證監局注銷基金銷售業務。此外,安存基金、科地瑞富基金、唐鼎耀華基金、晟視天下基金、植信基金等5家第三方代銷機構因不同原因選擇主動注銷基金代銷牌照。近日,證監會決定注銷久富財富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許可證。
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第三方基金銷售業務增長較快,但優勝劣汰生態也在持續,中小代銷機構面臨生存壓力,行業集中度或進一步提升。另外,因經營管理漏洞、資產凈值要求不合規、信息披露違規等問題,第三方基金代銷機構年內頻繁受到監管處罰。
不過,第三方基金銷售渠道由于具備其獨特的競爭優勢,仍在當前基金代銷市場占據重要份額。中基協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基金代銷機構“股票+混合”基金保有規模百強榜中,獨立基金銷售機構共有18家,合計保有規模為1.43萬億元,占百強總規模5.71萬億元的約25%。不過,對于中小平臺而言,由于業務體量小,目前的行情下與其掙扎不如主動放棄。
基金經理:市場對明年的經濟預期開始轉向樂觀
雖然2022年的基金行業出現了不少困難。不過多位基金經理表示,投資需要放長眼光,年末更是要保持定力,看好明年的行情。
華寶動力組合基金經理劉自強表示,中長期來看,我看好后續的行情。一方面,市場在3000點左右反復調整后,估值水平已經處于歷史低位;另一方面,政府在穩增長方面持續發力,正扭轉房地產行業的危局;同時,疫情管理的精細化過程,將打破過去的桎梏。疊加今年形成的低基數,明年的經濟大概率會出現復蘇。這將帶動市場重回上升軌道。
萬家基金副總經理、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基金經理黃海表示,這一方面是由于美國經濟數據的下行,美聯儲加息預期明顯放緩,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企穩;另一方面是由于防疫政策的優化,以及房地產政策三箭齊發,市場對明年的經濟預期開始轉向樂觀。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朱開云
編輯/樊宏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