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因被所謂“調查報告”指控收入造假而陷入輿論風波的腫瘤早篩龍頭諾輝健康(6606.HK)正式披露2023年中期業績報告,營收同比增長265%,利潤同比扭虧為盈。亮眼業績正式披露的同時,也意味著中報靜默期的結束。當天下午5點,公司管理層齊聚杭州召開中報業績交流會,正面回應線下及線上數十家媒體及投資人的提問。
除財報數據外,此次業績會披露出的信息,也一定程度上印證了CEO朱葉青此前就真實性對“調查報告”強有力的回應:“諾輝健康對所發布財報的每一個數據都負責,我們經得起推敲。”
收入高增引質疑,高管齊出席業績交流會
事情最早可追溯至7月10日公司發布的業績預告,2023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長超2.6倍,亮眼的業績增速或大幅超越市場認知,次日股價隨即下跌6%。至8月16日,一篇至今仍無官方渠道正式發布的“調查報告”在網絡上流傳開,以部分公立醫院及體檢機構的跟蹤調研,結合公開信息推測,指控諾輝公司2022年收入造假,虛增9成營收,引發市場恐慌。
值得一提的是,8月16日這一時間點正處上市公司中報披露靜默期,既有不允許開展股份回購的明文規定,也存在管理層不公開回應市場討論的慣例。面對媒體與投資者的高度關注,公司除了及時發布兩份澄清公告外,也積極籌備了21日中報披露日于杭州開展的業績溝通會,解答當下市場的諸多疑慮。
會上,諾輝健康董事長兼CEO朱葉青、CFO高煜、首席科學官陳一友均出席,超過百家媒體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受邀參與交流。會議持續了1.5個小時,管理層圍繞幾個關鍵點公開進行了深入的闡述。
董事長朱葉青也在會議末尾明確表明:“諾輝健康作為一個公眾公司,我們嚴格遵守所在地的法律法規,也希望這是對公司所有投資者和媒體最負責任的一個態度。”
公立醫院未放量,民營醫院及消費醫療渠道是主要渠道
營收高速增長的業務邏輯,是公司回應的重點之一。在“調查報告”中,作者首要質疑的是常衛清在公立醫院的銷售情況。而據CEO朱葉青強調,公司產品有三大渠道,包括醫院渠道、消費醫療渠道(DTC渠道)以及民營體檢渠道,其中醫院渠道包括公立醫院、民營醫院及民營診所三個部分。與產品特性更為契合的民營醫院、診所率先上量,核心產品常衛清在公立醫院渠道營收占比約5%。以公立醫院調研反饋估算整體收入,或有失偏頗。
談及渠道的特殊性,不得不提到諾輝產品的特性。以常衛清為例,與一般入院銷售的IVD產品及癌癥篩查腸胃鏡手段不同,常衛清的使用方法是糞便樣本采集后送實驗室檢測,消費者基于結直腸癌的檢測結果自主判斷是否就醫。因此該產品面向的主要消費群體,實際上是對健康高度關注的普通人群或高風險人群,并非已確診的患者。這特性決定了高端消費群體是市場推廣的首選,民營醫院及消費醫療渠道(包括保險公司、健康管理公司及電商的第三方平臺)成為了產品上量初期最主要的突破口。據業績交流會PPT披露,以民營醫院為主的醫院渠道和消費醫療渠道是常衛清占比最大的收入來源,占比分別達到52%及43%。
同時,公立醫院在醫院渠道中的營收占比雖不足5%,但公司并未忽視其市場的開拓。朱葉青表示,公立醫院更多醫生了解到產品及其功效,我們的產品功效也能被更多人去體會到,長期將如血糖儀、血氧儀一樣,越來越成為大家居家必備的產品。
在回答媒體關于公立醫院入院與民營醫院入院差別時,朱葉青指出,常衛清在醫院銷售的程序流程較長,需先取得省物價定價,再獲得醫院認可的價格,而后通過醫院的藥事會,最終才能入院。完成入院后才有可能進一步獲得臨床專業科室與醫生的認可。而這一過程完成,即便在沒有公共衛生事件或其他行業政策的影響下,至少也要一年以上時間,周期較長,目前市場開拓正穩步推進。
值得一提的是,院內腸鏡篩查的依從度不高一直是醫生診治的痛點之一。據朱葉青指出,而常衛清無痛無創且操作性好的特點,恰好能克服早期篩查中潛在患者不愿意做腸鏡的問題,常衛清與腸鏡也并非對立關系,而是一個很好的補充,更是提升有效腸鏡比例的方式,以此為臨床醫生提供價值。
關于“醫療反腐”對公司影響的問題,朱葉青也回應道,在院內市場,公司產品主要進入體檢科,目前已進入的渠道暫無影響,未進入的渠道在政策大背景下,放量節奏或將受到影響,但長期對于常衛清這類有臨床價值的產品的放量反而是正面影響。
關注商業模式獨特性
由產品的特性進一步延伸至商業模式的獨特性,公司CEO朱葉青進一步強調了產品的收入確認方式,正面回應了市場對應收款項增長的合理性及壓貨的質疑。
朱葉青強調,常衛清確認收入的方式為樣本到檢并出具報告后方可確認收入。據了解,公司產品主要使用場景為消費者自檢,必然存在時滯,從而產生賬期。尤其在DTC渠道中,產品通過B端到C端,公司定期與B端客戶進行結算,回款周期約180天,也將產生賬期。在此模式下,應收款項隨著收入規模持續增長并不意外,但這不意味著風險的必然增大。朱葉青指出,目前每一期的實際回款都高于上一期的應收款項,業務正在良性循環,公司也將努力降低應收款項的比例,降低財務風險。未來12到18個月,公司將承諾現金流也會轉正,后續應收款也將不再是公司的負擔。
而關于壓貨與過期收入的問題,據交流會PPT顯示,審計機構德勤已拆分過期收入占比,其中2023年上半年常衛清的過期收入約為1940萬元,占上半年收入比例約4%;2022年全年常衛清過期收入約2400萬元,占全年收入比例約為7%,過期收入不是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
此外,公司在公開場合與投資人交流中曾明確,只有在預收款模式下才會產生過期收入,比如公司團檢模式下作為體檢套餐的一部分,后續若消費者沒有使用導致過期,最終才會被認定為過期收入。若為應收賬款條件下則全部做存貨減值處理,不存在壓貨的情況。
此收入確認方式下,公司檢測量及檢測能力也被提及。據公司披露,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確認量分別約為14.45萬份、36.14萬份及42.87萬份,以每年6月為時間點,2021年至2023年公司于杭州、北京、廣州三地的實驗室在職員工數量,分別為60人、75人及140人。
腫瘤早篩這一細分賽道目前仍處于商業化早期階段,商業化技術條件成熟度有限,商業模式也并不為市場所熟知,由此產生對業務數據、財務數據的理解難免產生偏差。尤其對于諾輝健康這一率先實現扭虧為盈的行業龍頭,更易被沽空機構所“盯”上。
而從行業本身的角度,腫瘤早篩確為一個穩定增長的大市場。據同行可比公司燃石醫學(BNR.US)招股書,國內癌癥早篩市場規模將從2019年的184億美元增長至2030年的289億美元,CAGR為4.2%。政策層面,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健康中國發展戰略及2019年國務院印發的健康中國行動中,早期篩查及早診早治也是“癌癥防治行動”的重點之一。
占位高成長賽道,諾輝健康正持續投入研發,不斷努力向市場提供更為優質的產品。公司表示,常衛清是國內目前唯一獲得藥監局批準的消化道癌癥篩查產品;幽幽管是國內目前唯一獲得藥監局批準的幽門螺桿菌消費者自測產品;而噗噗管則是國內首個獲批的便隱血自測器。
其中,常衛清已完成了國內首個癌癥早篩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注冊臨床試驗,并獲得國家結直腸癌篩查和診療指南的推薦。其專利方面,常衛清檢測采用的Taqman檢測技術相比Exact Sciences的PCR技術,在技術復雜度、生產成本等方面具備優勢,且試驗基于的是中國人群樣本,更有利于國內獲批及臨床效果的驗證。
公司首席科學家陳一友會上也對外強調了兩個研發進展。其中全球首款基于尿液樣本的宮頸癌HPV篩查產品宮證清TM已順利完成前瞻性大規模多中心注冊臨床試驗的基線入組,入組超過18000名女性篩查受試者,目前也已進入三年隨訪期,目前試驗數據表現非常良好,預計2027年有望獲得藥監局批準。其次,公司目前已在香港正式啟用了香港國際研發中心,未來將以此為跳板,開發面向全球市場,尤其歐美市場的癌癥早篩產品。
董事長在回答關于未來產品線布局的問題時,也提及將努力將常衛清做成10億元甚至10億美元的大品種,宮證清三年后若順利獲批,更有望成為下一個更大的品種。
此外,用于肝癌早篩的苷證清、用于鼻咽癌早篩的易必清的研發也正穩步推進。在行業持續擴張的背景下,公司長期成長性實際上更值得期待。